来源:未知
在新年的钟声里, 2015年的大幕徐徐拉开。回首过去,我国船舶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全行业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施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和《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克服“盈利难”“交船难”“融资难”“用工荒”等困难,不断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呈现出诸多亮点,让中国造船人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在过去的2014年,我国造船企业批量承接了国内外多种型号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VLCC),海洋工程产品的订单量首次超过韩国,全国三大造船指标连续四年世界领先;新型导弹驱逐舰昆明舰交付;完全自主研制的首艘万箱集装箱船成功交付;成功研发DP3船舶动力定位系统,打破国外垄断;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的特种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辅助船舶和绿色环保型船舶也都获得了船东的认可和青睐。总体来说,我们怀着多样的心情走过了这不平凡的一年。
当前,世界经贸格局面临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曲折复苏,全球贸易格局逐步调整,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船舶市场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全球油价持续走低,对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影响巨大。2003~2008年这个百年不遇的造船高峰期将很难再现,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将逐步进入新常态,调整结构、压缩产能、提质增效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最为关键和紧迫的任务。
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船舶市场的低谷期正是中国造船人和企业调整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应用智能化设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的绝好时期。步入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应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悉心谋划、创新理念,坚守三大主力船型的市场份额,开展高、精、尖船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重点发展节能、安全、环保型船舶,向豪华邮轮、极地航行船舶、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研制领域迈进,完善产业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产学研用新模式,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船舶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强化金融政策支持等,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由大变强。
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实现海洋强国梦,也需要一代代造船人的辛勤付出。中国造船人要把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作为振兴中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矢志不移地为之奋斗终生。